水电工程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瞥

2023-10-06 08:05

1 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电项目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2)有利于改善当地水流条件和小气候。水库是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的建设形成湖泊,增加湿地面积,可以大大改善周围的小气候,特别是在延长无霜期、缩小温差、增加降水、增加湿度、降低最高气温等方面。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也将提供有利的保护。此外,水库建成后的河道水流形态更适合静水中鱼类的生长繁殖。

(3)在防洪、抗旱、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干旱和严重洪涝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发展水电工程可以有效平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通过调节河水的丰干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大大减少洪涝、干旱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从而有效改善原生态自然环境。

(四)形成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水库蓄水后,可产生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由山景、水景、大坝等组成的水库风景区。开发水电工程时,可合理设计水工建筑物的造型和布局。优化改造,美化景观生态环境。目前,我国许多已建成的水库已成为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目前,黄河三角洲、都江堰水电工程、千岛湖等水电工程已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五)扩大水生生物生长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水电工程开发投入使用后,水库将蓄满水,形成广阔的水面,有效拓展水生生物的生长空间。同时,水库形成的人工湿地也将为热爱湿地的动植物提供水源。生活条件良好。因此,库区及周边地区喜爱湿地环境的动植物物种将大量增加,从而丰富库区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1.2 水电工程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天然河流上开发水电项目,一般会改变与项目所在流域和区域直接相关的环境因素,使环境因素的变化形成连锁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负面的生态环境影响。对周边流域的影响。当前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水电工程开发破坏河流生态环境系统多样性,引发地质灾害。水电工程的开发必然会影响天然河流的水深、水温、水质、流量等因素,从而对河流的原有性质,特别是河流的动力性和完整性造成损害。这不仅会对河流现有生物物种的繁衍构成严重威胁,也会给河流整体生态平衡带来毁灭性破坏。另外,开发水电工程时,会建设发电厂、水坝、道路等人造工程,势必给当地地形带来较大变化。同时,水库建成蓄水后,水库周围的水文地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给库岸带来巨大的地质变化,导致不稳定地质体的形成。同时,库水的入渗会在水流和拖曳的作用下,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时还会引发地震灾害。

(2)水电工程开发破坏陆地生物链的连续性。水电工程的开发过程会对陆地生物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和破坏。开发水电工程时,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这就需要破坏大量的植被,给陆地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大部分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破坏了河流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河流中生物的生存,以及岸边动植物的生存。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项目的建设破坏了许多生物长期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物被迫迁徙,破坏了项目所在区域的生物链,威胁生态系统的平衡,电站水库也会对一些陆地生物产生影响。动物的正常迁徙路线阻碍了陆地生物的基因交换,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3)水电工程的开发给社会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水电工程在产生明显效益的同时,也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开发过程中文物的保护、流转以及周边居民的安置等方面。周边居民安置问题较为突出、复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地居民已经在该地区生活了几代人,已经习惯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搬迁后,他们原有的人际交往很可能被破坏。中断,加上安置点条件有限,可能会造成安置不当,很容易引发一些社会稳定问题。

2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水电工程的开发是造福人类、促进社会发展。虽然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水电工程的开发。积极的影响。水电项目能否带来环境效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实施保护:

(一)科学规划,合理发展。水电工程的开发必须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规划必须以流域综合规划为指导,从河流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确保项目能够有效承载社会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选址、合理开发,确保整个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实施能够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完善水电项目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建立完整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为水电工程项目示范期提供科学参考。在科学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综合预测和描述项目开发方案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出如何落实环境保护、实现水电科学开发利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工程项目。

(三)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监测。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内容进行监测,及时掌握环境变化情况。此外,在开发过程中,明确了业主、施工方及其他参与建设各方的环保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清理”的原则实施处罚,并督促竣工。限期整改;电站运行期间,必须妥善保护生态区域内的珍稀保护动植物,并动态监测生态环境变化。

(四)以人为本,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对于水电项目开发来说,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移民问题,不仅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因此,有必要完善移民政策,将搬迁扶持开发与工程建设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为该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良好机遇,为实践提供切实有效的助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五)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当水电工程建设确实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时,工程建设单位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恢复和补偿,遵循“谁损害、谁补偿、谁开发、谁补偿、谁受益”的原则。 ,“谁补偿”的原则,确保补偿到位、生态环境恢复。

3结论

水电工程建设对于缓解能源压力、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具有显着效益。科学开发水电对于改善能源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水电工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决不能忽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要积极探索和实施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实施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消除负面影响,实现水电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作者:余训奇单位:大唐华阴益阳金塘冲水库发电有限公司